星期六, 10月 27, 2012

對台灣國際基督教會此次事件的反思及建言


感謝過去從校園團契開始一起打過美好的仗的所有弟兄姊妹,感謝所有的傳道人、查經班領導、執事和所有曾經在教會中一起付出的弟兄姊妹們,更感謝神在17年前撿選了我和這17年來的陪伴,讓我可以因著基督的恩典成為神家裡的人。當我在寫這封信時是非常不捨的,因為你們都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關係,有許多人曾一起打過許多美好的仗。但我想說些什麼讓我們可以一起重新回到聖經,建立一個更好的教會。

我是朱庭輝,弟兄姊妹都叫我小朱,於19951221日受洗,是個在教會中快17年的基督徒。曾經擔任過查經班領導或是Family Leader超過10年,教會中有我最好最深愛的朋友,有被我傳福音後受洗的弟兄姊妹們,許多傳道人或是全職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在教會中認識了我太太思頻,建立我的家庭。分享這些的原因是因為接下來我想分享的內容對我而言非常不容易,因為當我回歸聖經考查,發現聖經上信念迫使我需要重新建立過去10多年來在教會中所建立的觀念和自我價值。更重要的是看到最近教會發生的紛爭和處理方式,在過去十多年來也不斷的發生,只是這一次是被公開在陽光下,有許許多人看到,當然也很多弟兄姊妹開始選邊站,但我們應該只會選擇跟神和基督耶穌同一邊,不是嗎?對我或是許多一起投入教會十多年的門徒而言,這件事給我們許多的傷心難過和許多的疑問,甚至需要對以前完全信任的領導提出合理的質疑。我希望儘量不帶情緒地提出我的觀察和疑問,希望弟兄姊妹們可以一起思考一而再的發生的原因和聖經所定義的教會和牧養關係,更重要的是一起悔改,回歸聖經。

「聖經中的教會和牧者」
聖經有許多經文關於教會和牧者,我相信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可以回到聖經找答案,我沒有完整列出來所有相關的經文,我只把幾段經文列出來,提出我考查聖經後得到的信念,

『關於教會』
哥林多前書 12:1-31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
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
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
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
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
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教會是身子,是由許許多多的肢體組成的,每個肢體在神眼中都同等重要,不管是哪一種個性的肢體,哪一種職業的肢體,哪一種恩賜的肢體,哪一種軟弱的肢體。因為都是神所撿選的,一個都不能少。所以教會中我們有把彼此分門別類嗎?有不自覺地貼別的弟兄姊妹標籤嗎?有因為自己的恩賜多就覺得高人一等嗎? 我們榮耀俊美的肢體還是讓軟弱的肢體有更多的體面? 同樣一段的經文講到『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這段經文有高舉任何的職分嗎?還是我們不自覺的高舉了領導或傳道人的職份?經文不是說『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領導或傳道人都是肢體,只有基督是教會的頭。

以弗所5:21-25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
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說到基督是教會的頭,我們順服的是基督,而不是我們所敬愛的領導。領導是基督嗎?傳道人或是查經班領導會犯罪嗎?教會領導有權柄要求門徒完全順服嗎?

『關於牧者』
約翰福音10:1-10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
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
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羊不跟著生人;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必要逃跑。
耶穌將這比喻告訴他們,但他們不明白所說的是什麼意思。
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
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

什麼是好牧人?為什麼羊會開始不聽牧人的話?
過去十多年我們被教導當個領導就像是個牧人,要為羊捨命,但真正為羊捨命的只有耶穌而且真正的牧者是基督,領導也是神所撿選的羊。我們每個基督徒不管是傳道人、Ministry Leader或是查經班領導、摩西、執事甚至是弟兄姊妹都因著基督的愛做出些犧牲,但比起耶穌微不足道。但過去的教導讓我們這些教會領袖不自覺的認為自己高於我所帶領的弟兄姊妹,所以我們熱心的幫帶領的弟兄姊妹做了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些決定,像是跟哪個人交往、工作、買賣房子、出不出國念書我們有權柄決定其他人的人生嗎? 有些人會解釋說我只是建議弟兄姊妹,但如果弟兄姊妹有他自己的信念,而不按照領導的建議呢?當領導的我們是祝福他們、適時的提醒有可能的代價,還是我們開始幫他們貼上「不順服」的標籤?
弟兄姊妹有可能是黑羊、花羊、白羊、綿羊、山羊...領導可能是大山羊,全職可能還是小綿羊,但不全都是神的羊嗎?
好牧人會因為是哪種羊就不為她捨命?甚至帶頭分門別類,把他/她踢出教會?耶穌這個牧者有做這樣的事嗎?
馬太福音 13:24-30,耶穌用麥子/稗子來比喻神的國,以前教會會用這段經文來解釋領導有權柄來篩麥子,但是聖經上主都跟僕人說不要篩稗子,免得連麥子也篩掉了。
約翰福音15:1-8,教會會用這段經文來解釋教會或是領導有權柄修剪枝子,但是這段經文提到是神會修剪枝子,基督徒要做的是常跟耶穌在一起。

自詡為僕人的領導們,我們有權柄做篩稗子和剪枝子這件事嗎?領導變成了主人嗎?領導取代神的角色了嗎?

馬太福音2:26-27『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耶穌所說的當領導的是當一個佣人和僕人,這不僅僅只是領導要多做一點,多付出一點,還包括心態-僕人的心態,服侍神而非服侍人,順服神而非順服人。所以我們有高舉某人或是哪些人作為一個無可辯駁的權威嗎?僕人有權威的心態嗎?如果是個僕人會無法接受合理的質疑甚至是不合理的質疑嗎?
而我要問一個對我而言最難面對的問題:弟兄姊妹們,我們是聽從神還是聽從領導呢?如果領導的教導不符聖經和你考查聖經得到的信念時,你聽從神還是聽從領導呢?

提多書3:1-2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不要毀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
當然聖經上也說要順服做官的、掌權的,但這指的是教外當官、掌權的,而不是教內的領導,對照之前的經文,如果我們擴大解釋成完全順服教會中的領導那就是錯解聖經了。在聖經中,我們不論是什麼身分,的確需要彼此勸戒,所以不論是領導或不是領導犯錯的時候,不都是要按聖經的教導彼此勸戒嗎?

提多書3:9-11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紛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 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做。
這段經文在過去也往往用來解釋教會領導用開除會藉處理棄絕門徒,但是在提多書的分門結黨在希臘文原文的意義是的是「異端」、「錯解聖經」,因為當時教會中有原來的猶太人執著爭論於舊約的律法主義,而謬解了基督十架的救恩,而『棄絕』不是指逐出教會,乃是推辭他們的意見,不予理會,也不必繼續試圖予以改正。所以,任何弟兄就算是教會領袖,如果錯解聖經,基督徒是可以提出質疑或是不予理會的。(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56Titus/56CT03.htm)

「目前教會架構符合聖經嗎?」

這是個複雜龐大的問題,但是核心問題只有一個:教會目前是個階層組織,主任牧師有無可辯駁的權柄。我想表達的是架構的問題,不是針對個人,任何人包括我,如果在目前架構下成為領導或是主任牧師都很難扮演好這個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應該只能是神或基督。
從前教會根據舊約摩西設立千夫長、百夫長協助管理百姓(出埃及記18)來解釋這個架構,但在舊約中百姓是透過摩西跟神交通,但新約後還是這樣嗎(使徒行傳第2章)?中古世紀的天主教會,基督徒要透過神職人員才能與神交通,但神職人員卻往往因為貪財、濫權種種原因錯解聖經造成天主教會的腐敗。新教改革也因此興起,馬丁路德改革運動時有提出三項主要的信念:其一,人是因為信耶穌而得救。其二,聖經才是教會最高的權威。其三,每個信徒都是傳福音的「祭司」。我們教會跟隨著馬丁路德的改革回歸聖經,但現在的架構卻是非常相似於被改革的天主教會的階層式架構。這豈不是違反了聖徒皆是祭司的原則嗎?門徒應該都是祭司,有哪個祭司高於誰嗎?另外,領導、牧師、全職或傳道人不管多捨己付出,但他們永遠不會犯罪嗎?在目前架構下我們過於強調對領導的順服,所以被牧養的基督徒敢基於聖經提出質疑嗎?提出質疑會被接納還是被認為是「不順服」呢?這個體制有沒有變成一言堂的風險呢?有沒有可能變成對基督徒的屬靈操控呢?
換個角度看,現在的架構有辦法保護彼此的信任和信心嗎?

「關於教會面對這次質疑的處理的相關疑問」
這次春平和Jean提出質疑Steve的事件,不論是挪用公款或是借款。兩造的說法或是揭發的過程有些出入,但是「Steve借用教會公款而在3年後以『加薪方式還款』」這件事在兩造都有提到,是確定的事實。所以,我們應該可以只針對事實做討論。如果借錢是事實,那麼教會財政不應該完全透明化嗎?傳道人適合繼續管理財務嗎?財政團隊不應該每年輪流推舉,而且要有獨立監督財政的權力嗎?這不是在保護教會弟兄姊妹的信心嗎?

而在處理過程中所透露的CMC,這是什麼單位?符合聖經嗎?為什麼這個組織可以有權柄處理提出合理質疑的Jean和春平呢?是誰給CMC權柄的?

「改革體制,回歸聖經中的教會」
所以體制改革是需要的,我們需要有獨立公正、有任期票選的財政執事配合外部會計師稽核,監督管理教會財政,而且弟兄姊妹無論任何理由都應該得到所有財務收入支出的細項;需要有長老或執事團隊協助處理會內的牧養事務,關照教會的需要;需要改革目前階層式、主教制的架構,因為這根本上不符聖經。任何的領導都應該是個僕人,不應再扮演神去幫弟兄姊妹的人生做決定;弟兄姊妹更應該期許自己可以成熟喫乾糧,不再只透過師父或是牧師得到信念,更要自己查考聖經,得到真確的信念,分辨好歹。

加拉太 5:1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在加拉太書第五章,保羅提到我們的自由來自於基督,而奴僕的軛則是割禮和律法主義。期待我們的教會不再有階級制度;不再有貼標籤論斷幫門徒定罪,因為耶穌也不定行淫寡婦的罪;不再有許多額外加上的律法;不再幫門徒做他們人生的決定,因為這些都是耶穌所挑戰的法利賽人在做的事。
我期望我們可以一起悔改回歸聖經上的教會,用聖經牧養教會。門徒可以因著耶穌得以自由,這包括我們的孩子們,阿們!

延伸閱讀:
馬丁路德五個「唯獨」的改革信念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68531206506069 )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全職不想讓你看的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5VbsG9wpu/

匿名 提到...

弟兄姊妹們看一下

國際基督教會在12月13日黑色星期五最新的消息和

慘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DBkceQK7/

建議主任牧師曾國榮考慮

宣布台灣國際基督教會 TCOC 脫離 ICOC 國際基督教會

重新命名 宣布脫離

不然以後怎麼辦?

匿名 提到...

大洲臉書血淚控訴柏克萊大學畢業的歪叔叔
【霸凌零容忍!請你停下來!】
最近生病,剛好有機會看了教會好朋友憂鬱症得醫治的分享,內心非常非常的感動....
想到有無數次台北桃園的開車往返、數十個小時的幾次與他傾心交談、許多弟兄姊妹們盡心竭力的陪伴,讓一位數度要自殺的人,終於得到醫治並重新建立跟妻子與孩子們的關係,每每想到,我都還是數度落淚感謝主的保護。
一條生命,一個家庭!
一條生命,何其寶貴!
然而,影片看到一半時,卻讓我大感顫兢,因為該名弟兄說了不只一次因為某位弟兄對他說的話,讓他又憂鬱了!!!
憂鬱症的人,不會拿自己的病情開玩笑!
憂鬱症的人,會把你所說的每句話放在心上並放大十倍!
憂鬱症的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的話就成為了魔鬼攻擊的話,哪怕我們周圍的天使說了無數鼓勵的話!
然而,這位弟兄在教會數十年來
態度竟然還是一樣!
自以為幽默,但是傷人無數!
自以為無害,其實是對自己無害、但害人至深!
自以為口直心快,但沒有人應該忍受你沒有經過大腦就口快的言語暴力!
你說,Joseph,這是別人的事,你管這麼多做什麼?
不好意思,連我自己都曾深受其害!
剛從英國回來的時候,有一位學了幾年英文的弟兄過來努力跟我用英文交談,我鼓勵他講得很好
這位弟兄從我們旁邊走過去,當著我們兩個的面說英文講這麼爛,還敢講!
我震驚了!
這位弟兄後來都不太敢再講英文了....
有一次跟一位稍年長姊妹在聊天時,這位弟兄從旁邊走過去,又對那位姊妹的年紀開了玩笑!
我震驚了!
還好這位姊妹心智夠強大,沒被影響太多!
還有一次跟很棒的帶歌弟兄姊妹在結束後,我特別過去謝謝他們歌曲帶給我們的感動,他繼續補一槍說唱這麼爛還敢唱!
人家可是曾經榮獲五燈獎的歌手耶,請問到底是誰給你的勇氣,可以這樣口無遮攔的說話?
而且,口業根本族繁不及備載,一一寫出來只會更難聽!最誇張的一次甚至是在別人的喪禮上,說出及不得體的話,我寫出來一定會犯眾怒,我給你留點面子!!!
這些,都還不是聽別人說的,就是我「親自」就在旁邊,「親耳」聽到的!
也許你不覺得霸凌,但是這就是言語霸凌!
你問霸凌的人他會覺得他在霸凌嗎?
也許你覺得在開玩笑,
但是這一點都不好笑!
你曾說你是用愛心說誠實話,
但是這一點都沒有愛心,你不是愛!主才是愛!
-----------------------------------------------------
第一次在臉書要特別寫這樣子的文章,實在是覺得沒有人應該要對霸凌忍氣吞聲!
如果我有片面,我道歉!
如果我有偏頗,我認罪!
我也曾經問過牧師,為何能夠容忍這樣的弟兄繼續言語暴力,還讓他參加某些領導會議?
牧師說已經很多人跟他說過了,他也已經改很多了。
改很多?!
如果改很多,我不會再聽到分享見證的弟兄兩次說這位弟兄又跟他說讓他憂鬱的話!
如果改很多,我不會再聽到依然有人說,他就是這樣,接受就好了!
你不是要改很多,你是要徹底悔改,跟你傷害過的人一一道歉,並且跟神說,我以後絕不再犯!
改變不難,聖經有教導
你是弟兄,就按聖經教導改
1️⃣ 不開玩笑
如果我們還不太能夠掌握到能開玩笑的言語智慧,那就寧願先不要說話。
哈佛商業評論著名教練「馬歇爾.葛史密斯」曾經提到,說話前如果能停一下,想一下,問自己「這值得說嗎?」,就能避免重蹈覆轍!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 節制嘴唇是有智慧。」箴言10:19
2️⃣ 只說好話
三思而後言,三秒再發言
「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以弗所書4:29
每次說話停三秒,這句話是損人還是造就人?
你的human nature是損人,
神的God's nature是造就人,你要牢記這句話就好了
3️⃣ 求主憐憫
我們沒有人是完美的,有人還願意幫我們代禱,愛我們,這就是教會裡美好之處,主也必不輕看~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箴言28:13
---------------------------------------------------------
面對霸凌,你我可以這樣做~
1️⃣ 直接跟對方說「請你停下來!」
為免觸怒對方你可以口氣堅定、語氣和緩!
2️⃣ 請對方複述剛剛說的話
有些人再說一次時才會發現自己言語失態,成熟的人會即刻道歉
但是對該名弟兄我用過,他說他就是這樣.....
3️⃣ 直接封鎖!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強大到跟對方對話,上述也都沒用,那就直接封鎖
這也是我對該名弟兄做的,還真的管用,我換來海闊天空~
-----------------------------------------------
後記
大家可能覺得我寫完這篇肯定會被這位弟兄拉黑,甚至被直球對決。
但是想寫這篇文章,實在是因為看完影片後心裡極度難過,特別也為他禱告了非常久,連這篇文章都花了數小時含禱告才寫完.....
如果因為有機會,那怕只要有機會
這位弟兄能改變言語、改變態度、改變行為,我們都能將榮耀歸給神!
他不是沒有影響力,他不是不付出;只是,如果是豆腐心,何必刀子口?
職場上,我們看到有人因此跳樓自殺!
公家裡,我們看到有人因此憂鬱自殘!
家庭裡,我們看到一言不合骨肉相殘!
教會裡,我們看到改變帶來醫治,認罪帶來祝福!
2025年,願霸凌能終止!
#停止言語暴力
#停止人身攻擊
#停止自以為幽默的玩笑
#停止自以為爽朗的大笑
#A流感急診住院才有空看線上分享
#不看還好一看氣倒

匿名 提到...

標題:在信仰與操控之間:一位家庭見證者的自白與揭露

撰文/匿名

 這是一段個人的信仰與家庭關係的覺醒之路,也是一段面對操控與自省的旅程。這篇文章,是我多年來與「台灣國際基督教會(TCOC)」接觸、交手的紀錄。這段經歷讓我從一位「局外人」,轉變為一位深切反省中的受害者,也促使我勇敢發聲,揭露這個看似教會、實則控制機器的組織,對我家庭所造成的深刻創傷。

【一、TCOC與ICOC的組織淵源】

 所謂「台灣國際基督教會(TCOC)」是「國際基督教會(ICOC, International Churches of Christ)」在台灣地區的分支,其系統源於一九七九年美國波士頓所發起的復興運動。當時凱普.麥基恩(Kip McKean)強調全面門徒訓練與教會增長,其激進風格逐漸使ICOC發展為一個高度集權的組織架構。到了九〇年代末期,該教會已在全球六大洲建立據點,台灣便是其中一環。TCOC雖名為「教會」,但其組織運作、領導權力結構、屬靈控制方式,與主流教會截然不同,更接近於一個封閉的宗教團體。

【二、ICOC國際上的爭議與批判】

 ICOC自九〇年代開始便引起各界關注,主要爭議集中於以下幾點:一是「門徒訓練制度」(discipling system),將每位信徒交由資深成員「一對一指導」,導致思想控制與自我否定的現象。二是要求公開懺悔與揭露個人隱私,使成員在精神上處於脆弱與依附狀態。三是領袖壟斷教義解釋權,形成嚴重的權威崇拜。美國、英國、韓國與菲律賓等地曾陸續有信徒與家屬公開抗議,甚至導致校園禁入令與媒體專題揭露。ICOC前領袖凱普本人也在二〇〇三年引咎辭職,組織一度面臨內部瓦解。

【三、二〇一二年台灣TCOC的內部動盪與「大逃殺」事件】

 回到台灣,二〇一二年是TCOC歷史上的重大轉捩點。當年春季,教會內部部分核心成員提出對領導階層的質疑與反思,特別針對人際控制、金錢要求與婚姻干預等議題,展開密集對話。未料這些討論被上層視為「叛變」,數十位參與者遭到切割、排擠與「牧養處置」。這場由內部改革引發的清洗行動,被當事人稱為「大逃殺」。多位原核心成員因此退出教會,部分人士轉往其他教會,但也有家庭從此處於家人深陷原組織,或逃離的撕裂情境。有人成為倖存者。他們在網路上撰寫見證、揭露操控細節,留下珍貴記錄,也讓外界得以一窺TCOC的內部運作。不過多數人則不願再回顧與該組織的過往,避之惟恐不及。

【四、滕張佳音論文對ICOC在華人地區的剖析】

 香港神學研究者滕張佳音是少數對ICOC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學者之一。她指出,ICOC在華人社會中特別強調集體行動、階層管理與強制門徒制度,其運作模式極度依賴「屬靈順服」與「信仰懺悔」,造成成員難以建立自主判斷。滕張佳音在〈華人社會中的ICOC研究〉一文中寫道:「該組織利用文化中的家族主義與集體認同,將信仰轉化為服從,將教會轉化為權力的延伸。」她並指出,ICOC在華人地區的教導常迴避神學建構,反以規範與懲戒維持秩序,這種缺乏神學深度的教會模式,更容易演變為操控工具。她將其界定為「以信仰包裝的心理控制系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教會。

【五、我與TCOC的接觸與家庭失序的親身經歷】

 我妻子是在誤以為TCOC是一間忠於聖經的教會下,投入其中。迄今仍陷其中。事實上,最初是我引介她認識該組織成員。

當年她在留職停薪情況下照顧初生的長女,也因此組織中大量來自成員的關心和情感支持,成為她離開職場、歸於母職後的心理慰藉。

自此,長達二十多年至今,她不但積極參與該組織大小聚會、查經、福音旅行,還全心投入組織所謂的「靈命建造」。她也將我們三個孩子帶進主日學與教會活動,孩子從小與這個體系緊密連結。

我一度以為這是她單純的信仰選擇,並未加以阻止,甚至在初期陪同參與。然而,日積月累的觀察讓我發現,她逐漸遠離家庭,與我關係疏遠,將心力投注於組織事務與成員間的人際互動。另一方面,她除了該組織,幾乎沒有其他的社交。她甚至不再與我討論重大決策。孩子們也在耳濡目染之下,習得以「教會標準」衡量一切。

 我也有責任。曾經誤判形勢,沒有即時辨識這個組織的操控本質,讓妻子與孩子長期暴露在心理操縱之下。此外,感受到與妻子關係的疏離,卻以情緒發作來表達不快,不能明白這正是組織緩慢對我妻的認知產生影響,並且在逐漸改變家庭關係。她其實是受害者。

期間,曾經向當時我認為的「教會」領導層表達疑慮,甚至採取激進的抗議行動。作為丈夫,深切感受到「在與教會搶老婆」的危機感,但「教會」從上到下沒有任何回應。妻子則對此不置可否。

接著,藉由心理暗示,同儕壓力與人際溫情等手法,加上運用各種聖經話語或托詞「耐心守候」「禱告」等等,組織中負責維持運作的「護法」成員,開始利用各種機會將問題轉向,本來是投訴者則轉而成為受標定的「迫害信仰」「壓迫教會」的異教者,甚至讓自己懷疑起自己,因為組織永遠不給回應永遠藉由慣用的「情緒否定」技倆,令那些家人深陷其中卻投鼠忌器的其他親人無能為力。

稍有經驗的倖存者指出,要拯救身陷邪教的家人,切記絕不可在他們面對砥毀抨擊組織,否則在認知未清醒前,家人可能反將施救者視為敵對者。

但如果回頭去閱讀聖經,便知耶穌基督對婚姻中兩人的美好祝福與恩典,饒恕與和好,愛與原本應有的角色,斷不該因受人為的拉扯或組織的操弄,而遭到揚棄。

容我在此強調,以我的婚姻衝突為例,不是為自己當負起的責任卸責;更進一步說,婚姻是我和妻子兩人在主前立約,「教會」理當是第三者,是他者;所以,其實很難界定,在我與妻婚姻破碎、家庭生變的全過程中,究竟能有多少責任該歸諸於己、於我妻或是該組織。 但本文的重點是在指明,妻子的認知是在該組織長時間影響下,經由一套「清洗原信念、置入新認知、重新再固化」的過程,被悄悄置換,而新移入的信念,更多的是為達到組織掌控一個忠誠謹守上繳十一奉獻、積極吸納新成員、穩定出席各種活動等等人為戒律而服務。它的目的是掌控與剝削,個別成員的婚姻並不在該組織的關切範疇。更進一步地說,個別成員的人生福祉基本不在組織的考慮之列。

最終醒悟,不是因為家庭衝突,而是我開始發現,這個自稱為教會的組織,對我與我妻子之間的關係,毫無任何幫助。它拒絕提供實質的婚姻輔導,也不鼓勵配偶之間的理解與修復。

在此之前我看到的妻子言行開始出現變化。也就是認知改變後的外顯表徵。例如,假日寧可將孩子往「教會」帶,卻不能留給父親一點親子相處時間。又如,對丈夫的否定和不信任,夫妻之間停止溝通等等。

伴此而來的則是我的錯誤。因為我不能辨識也沒有領受來自神的話語,於是我以自己的情緒用不當的話語來表達不快甚至傷害家人。如此更授人以柄。一方面將妻子推向組織,另一方面也給組織「黑化」我的良機。如此交互循環,最終爆發最慘烈的結果。

組織完全沒有露面,但卻時時「參與」我的婚姻。這就是邪教的可怕。

 從這些年所歷來看,我可以斷言:這不是一間教會,而是一個邪教組織。它在婚姻上拆毀,而非建造;在家庭中製造斷裂,而非和解。它高舉信仰的名,卻行控制之實。它讓人陷入屬靈焦慮、依賴與孤立,卻不曾真正帶領人回到基督。

【六、給讀者的提醒與警覺】

 這不是一場單一事件的揭露,也不是對某特定教會的指控,而是一個現象的警示。我們要警覺,邪教組織未必以異端面貌現身,它可能看似正統、話語熟悉、聚會熱絡、充滿活力,但本質卻是掌控人的思想、操弄人的情感、削弱人的自由。

 當一個信仰團體,將組織權威凌駕於上帝與個人良知之上;當一個「教會」要求絕對服從、懲戒懷疑者、切斷外部聯繫;當一個教會在家庭中製造衝突、而非促進合一,這就不再是教會,而是邪教。

 信仰本該使人自由,而非被馴服。任何一個以神之名行掌控之實的組織,不論其包裝如何,都應受到質疑與檢驗。我將這段經歷記錄下來,不為報復,只為提醒更多人:邪教,往往就藏在我們身邊。

匿名 提到...

你的認知跟我走:經歷、反省與醒悟
文/匿名 2025/06/10

 這段時間以來,我開始思索一個影響我人生甚鉅的議題:所謂的「CULT」,也就是邪教,又或稱之為「膜拜團體」。這類組織的運作方式、對個人的心理掌控、甚至對家庭關係的破壞,讓我深深感受到它的滲透力與傷害力。

此前我執筆分享了個人家庭的挑戰,現在,容我進一步說說膜拜團體。

 這題目深切關聯著我私密的生活領域,特別是我的婚姻與家庭。我無法將它當成一般的議題來旁觀分析,因為我親身經歷過那種無形而強烈的心理操控力量。

起點:一本書的啟發
 這段反思的契機,來自一本書。這是TCOC的一位倖存者推薦給我的,書名是《膜拜團體就在我們當中》,作者是美國學者馬格麗特・泰勒・辛格(Margaret Thaler Singer),由臺灣蘭臺出版社出版,任定成主編,為《膜拜現象研究叢書》的第一冊。

 我還沒有讀完這本書,但每翻一頁,都讓我心頭一震。書中所描述的膜拜團體招數、控制方式、思維操縱的模式,與我曾經在TCOC的經歷幾乎如出一轍,熟悉得令人毛骨悚然。

再度身歷其境:三階段身心靈課程
 今年年初,一位在我目前所屬教會中的年輕弟兄(姑且稱他為藍波),熱情甚至激進地鼓吹我參加一個「三階段身心靈課程」。他不僅多次邀約,更帶有強勢堅持與不容拒絕的語氣。最終,我在好奇心與壓力下,參加了第一階段。

 這課程為期五天,費用為新台幣三千元,但全三階段課程總費約為六萬八千元起跳。上課期間,我真正感受到什麼是「心靈操控」,什麼是「洗腦」。整個過程與後續因非本文主軸我就不展開說,後來,有一位混血網紅叫錫蘭,在網路上揭露這類課程的真相,原來我參加的是一個源自美國、歷時三十年的膜拜組織在臺灣的變體。

 這也說明其實膜拜團體比你我想像地更接近我們,在台灣,這課題並未被正視。對我而言,當我身歷其境地體會這種操作過程,我發現,人的認知、思想、情緒,在有系統、有計畫的心理操控技巧下,是多麼容易被左右與擺布。我也因此更深刻理解自己過去在TCOC裡的種種經歷,並非個人錯覺,而是制度性操控下的產物。

幸運的是,我未深陷且能醒悟,不幸的是,家人尚受該組織的掌控而不能自拔脫離。

書中案例對照真實人生
 在《膜拜團體就在我們當中》第八十一頁中,作者舉了一個例:一名成員向領導反映,若完全按照膜拜團體的要求行事,他就要殺害自己的父親。結果他的「問題」不是被理解,而是被歸因為「不夠順服」,並被要求參加更多課程來克服「弱點」。

 我讀到這裡時,不禁聯想到自己多年前在TCOC中多次向組織表達對婚姻危機和不安。每次,都是被暗示:「問題在你自己身上」、「你要多禱告」、「你要更多聚會」、「打不過,就加入」。但有趣的是,一旦開始 study卻又莫名所以的中止,從未有明白的說明,但結果就是始終未在tcoc「受洗」。

於是,長年以來,我是未明說的「外邦人」,妻是被組織接納甚至她自己非常重視是不是在組織中被認同,這種無形的撕扯,究竟有沒有拉開我和妻子的關係?「教會」不在乎也不回應,我認為是有,我妻子則從不討論也不承認。因為她的認知已經被牽著走。

組織中從未有人真心回應我對婚姻失衡的疑問,也從未有任何具體建議,只是不斷地叫我等待、順服、悔改云云。

又或者,反覆提示要 study 彷彿在組織內「受洗」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換句話說,你之所以一直有問題,就因為你不信或不夠信,問題在你,你沒有受洗,沒有被撿選,不到位,所以你才有這些那些的問題。問題在人,不在神。類此說法相信在tcoc 待過的人再熟悉不過。

被「弟兄」陪伴的監控與冷處理
 2022年婚變後我處於極低落狀態。TCOC派了一位弟兄來陪伴我,他關心、實則監控。他聽我傾訴婚姻中的苦悶與矛盾,然後不發一語或暗示一切問題出在我自己。

他所關心的不是我的婚姻、不是我的家庭,也不是我,而是我這個人對組織是否還「忠誠」,或會不會「盲動」。只要我沒有威脅到組織,他就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幫助我。這不是陪伴,而是一種資訊收集與監督,也就是提防。畢竟我之前曾激進地向組織抗議過。

聚會準時高於婚姻關係
 回想多年前,我太太每個週末都為了準時參加聚會而與我起衝突。我試著配合,但她總認為是我妨礙她準時,而我則認為家庭時間被信仰活動過度侵佔。或者,我要陪她去但又不太甘願,因為不想好好假日睜眼就要趕時間,何況,我從事的行業幾乎沒有打卡上班過,這種趕時間我很不習慣。

這類衝突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而當我向TCOC反映時,從未有人真正站在家庭的角度協助我們調和。他們更重視聚會的「準時」與組織的「秩序」,而非婚姻的和諧。或者,他們什麼都不說。忽略,就是答案。

甚至,它根本不讓你知道「它」是咋想的,因為沒有人能代表「它」;組織在心中,在我太太心中。這類膜拜團體,有問題的永遠是個別成員而非制度或團體。

我就曾說過,當時的tcoc 沒有教堂,散會後,你甚至找不到據點。人一散,掌控成員的就不是有形的而是無形的。能幻化於無形,成員又能向「什麼」去抗議或溝通呢?

組織的優先順序:超越家庭、壓倒人性
 早年有一次,那時我妻剛接觸該「教會」,我與太太在週日早上發生爭執,我希望能留下來處理兩人之間的情緒與誤會,但她堅持要先去參加TCOC在師大附中活動。我試圖請她的「屬靈姐妹」協助,但得到的回應卻是暗示我「情緒不成熟」、「影響她的信仰生活」。這使我感受到,對她而言,組織的活動比我們的婚姻關係更重要,而TCOC正是強化這種價值排序的溫床。

在我認知中是:「教會」至少可以規勸妻子,家庭關係很重要,也許教會活動可以放一放,丈夫的感受值得重視;當然,這種期待從未發生。於是出現一個問題:「教會」從不回應,也不理會我的期待,那麼,妻子的優先順序決定,我又該不該尊重?

如果是妻子決定堅持要將「活動」優先,而「教會」也鼓勵她或默許支持,那麼,教會在我婚姻中是不是介入者呢?

財務問題的疑問與預言實現
 這裡有個插題。很早以前,我無意間問到TCOC的財務狀況,組織立刻派出一位叫「浩雲」的成員來與我談話,試圖說明一切「經得起檢驗」。我當時半信半疑,但到了二〇一二年,TCOC果然爆發了香港籍主任牧師挪用台灣教會公款購買休旅車的醜聞──正是我當初最憂心的問題。也就是大逃殺事件的原因。很可惜,當時該「教會」雖然流失大半,但我家人仍未醒覺。

被改造與馴服的過程
 書中有一段話深深震撼我:「當你學會修正你以前的行為,以便能夠被這個封閉的、受控制的環境所接納時,你就變了。」在TCOC裡,你會慢慢熟悉他們的術語(如 study、divo),漸漸地,你說他們的語言、過他們的生活──你被同化了。這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認同的移轉。

細想,其實邪教的「邪」最明顯的就是「撒謊」和「詐欺性募捐」。簡單說,只要團體含有這種邪性都可視為不正。

禁止私語、禁止抱怨:思想馴化的開始
 在我參加的三階段課程中,也明確的「禁止私語」、「禁止抱怨」;回想在TCOC裡也有弟兄慎重發手鍊讓你記錄自己何時又開始抱怨,當時,我甚至心存感激,將這種馴化你內在的反抗之手段,視為一種來自愛心的關懷。這其實是削弱你自我判斷與情緒表達的能力,讓你更加依賴組織。

面對婚姻破裂的反省與理解
 回頭再談我的婚姻。我承認自己也曾用錯方式與太太相處,以為「硬碰硬」可以解決問題。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我和妻子二十多年婚姻中只有衝突,事實上,我們有無數甜蜜時光,只是不適合對外放閃;然而隨著時間流逝,tcoc放大了負面因素,改變我妻認知,這都是事實。

交互的錯誤而非可歸責於一方的結果,就是家庭承擔代價。

現在我反思,只有愛能改變一切,該用理解與包容去接納她的不同。只是,TCOC在她的生命中提供了她誤以為的接納與安全感──我在不自覺中,將她推向了這個組織。

我不能完全責怪妻子孤立無援之際,組織傳達的溫暖和支持。一度,我甚至還為妻子慶幸,好在嚴重時有家庭願收留我家人,否則她會不會更危險等等。不過如果問我,我會說從未將我妻視為仇敵所以她以為的孤立無援其實從未發生,她永遠是可以回家的,只是她選擇不要。

從另一個角度說,妥善處理婚姻問題的根源才是正辦,一時的收留卻不曾願意真正面對組織介入家庭的罪行,使得弟兄姊妹的收留徒然成為促使我妻更加依賴信靠組織,而非致力於和好。更直白地說:那是對組織好不是對我和我妻好。

結語:寫下來,給同樣經歷的人
 這篇文章,是我為了記錄這段沉重經驗所寫。是希望提供給那些曾深陷邪教、膜拜團體,或正在經歷相似困境的人,一個誠實的、來自內部的見證。也許,你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傷痛與掙扎,我希望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我們的經驗,是理解與改變的起點。唯有誠實面對,才能真正走出來。